对于色母料行业的未来发展,业内人士无不看好,纷纷表示,目前行业内正从建立标准、申请海关编码、划分行业归属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随着行业研发能力增强,应用范围扩大,市场前景可期。
据记者了解,色母料行业将今年称为“标准化年”。目前色母料行业已经实施了4个产品标准,但相对于种类繁多的产品还有很大的不足。经过色母粒专委会及上级相关单位、全国塑料标准技术委员会、全国塑料制品标准技术委员会三年的共同努力,自今年开始,色母料行业标准的申请与立项已铺平了道路。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家琪告诫色母料行业,做标准保证的是产品质量的稳定,而这一点正是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最大差距。
其次,行业申请海关编码的工作正在进行。色母料由于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出口量仅为其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因此出口没有单列的税号,被归在了32系列颜料制品中,而颜料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不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因此,很多色母粒企业在出口退税中遭受困扰,这已经成为影响色母粒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企业认为,色母粒属于特殊的塑料制品,理应归类在塑料制品中。
另外,如何划分行业归属是部分色母料企业近年来遇到的关乎生存的大问题。如果将色母料企业划归化工企业范畴,在很多地方就必须进入工业园区,但进入工业园区企业的产值必须达3亿元以上的门槛又阻碍了色母粒企业,因为目前我国可能只有一两家色母粒生产企业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对色母料的归属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一些色母料企业面临关门的窘境。
目前,化工大省江苏省已经组织化工行业专家对色母料的归属问题做出了定义,并发布了红头文件,指出,色母料产品属轻工产品行业管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T/T4754-2002)中,属制造业(C)塑料制料制品业(30),不列入江苏省化工行业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范畴。
在色母料行业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的同时,色母料应用空间的扩大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希望,最突出的当属化纤原液着色这一应用范畴。
据统计,2011年,我国化学纤维总产量为3362.36万吨,其中,合成纤维3096.36万吨。合成纤维主要包括锦纶、涤纶、腈纶、维纶、氨纶、丙纶,与色母粒关系最为紧密的涤纶,占合成纤维产量的91%。色母粒着色技术是指将合成纤维直接纺成彩色丝,避免了后染整工艺,可以促进节能减排。而目前使用纺前着色(色母粒着色)的涤纶只占了涤纶总产量的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2800万吨的涤纶中只有140万吨使用了色母料着色技术。
|